无可奈何花落去NEC卢雷终离职
事件
2006年3月31日,NEC通讯中国公司总裁卢雷确定离职。
诺盛电信咨询分析师观点
由于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近年来,墨守成规的日本公司纷纷开展经营管理的改革尝试,重要举措之一是聘请非本国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企业,最著名的例子包括法国人Carlos Ghosn兼任日产雷诺CEO、索尼换帅Howard Stringer、NEC通讯中国公司任用摩托罗拉的资深人士卢雷担任总裁等。此次NEC卢雷三年任期尚未届满就选择离开,可以看作是日系企业试图改变其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尝试的一次失败。
一、日系手机:问题多多,积重难返
根据诺盛的统计数据,2005年,日系手机的市场份额继续维持低迷的状态,只有一半日本血统的索尼爱立信排名最高,位居第六,其他厂商排名均在10名之外。NEC的市场份额为2.1%,名列第12位,松下份额1.0%,名列第18位;三菱、京瓷、三洋份额更少,均不到1%。
诺盛电信咨询高级分析师韩小冰把日本厂商经营不佳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四条:
1、过度集权,本地化不足
在本地化方面,日本厂商远远落后于欧美厂商。日系厂商的高层管理人员几乎全部是日本人,自主决策的余地很小,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有限。即使是NEC通讯中国的卢雷总裁,也受到来自日本总部的掣肘,难以完全执行其改革理念。
2、推崇技术,手机缺乏竞争力
日系厂商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技术优势并不代表市场胜势,西门子手机的出局就是典型的例子。NEC在设备和终端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例如意大利的3G运营商TIM就使用NEC的设备,但是NEC自己的终端研发中心主要设在日本,为了弥补中国市场的手机新品推出速度较慢的问题,不得已借助手机设计公司,但是质量和设计并不出众,缺乏畅销精品成为NEC新款手机不少,是销量不大的主要原因。
3、固守高端,孤军奋战堪忧
诺盛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国市场,以1500元以下的低端手机需求量最大,而2005年12月,NEC宣布放弃低端手机市场,在手机市场竞争越加激烈的今天,手机利润率迅速下降,孤守高端手机难以为继。三星、索爱等传统走精品路线的厂商也开始进军低端市场就是典型的例子。 4、固步自封,渠道支持不力
伴随着中国消费者观念的变化,手机厂商的竞争逐渐转向渠道的竞争。不论是2003年国内厂商占据半壁江山,还是诺基亚2004以后的一枝独秀,都是得益于成功的渠道改革。在直供和渠道下沉大兴其道的今天,日系厂商的渠道大多沿袭传统模式,缺乏渠道的有力支持,使得日系厂商的产品更加不具备竞争力。